家有愛,教育無礙

#育兒手札-家有愛,教育無礙

   每天早上,固定會在便利商店遇見幾張熟悉的臉孔。其中有一位年輕人,沉默寡言,看起來是有特殊需求的族群。他不吵不鬧,只是靜靜地坐著、偶爾直直盯著人看。

兒子Hank常常因為他的目光而感到不安,有幾次甚至拉我衣角,想要離開。

我們後來談了一次關於這件事的對話。我問他:「你怕他嗎?」

他說:「沒有到怕啦,就是怪怪的,他會一直看我。」

我說:「他可能不是故意的,只是不知道怎麼跟人互動。也許,他只是想對你打個招呼。」

Hank思考了一下,說:「那我再觀察看看好了。」

今天,我看到Hank對那位年輕人揮手說再見,帶著微笑。我很驚訝,問他怎麼會有這樣的改變?

他說:「我發現他其實蠻友善的,如果你對他笑一下,他也會笑;有一次他還先跟我揮手,我也揮手,他就笑得很開心。所以我覺得,早上如果有人跟他打個招呼,他應該會很快樂吧。」

那一刻,我的心被悄悄撫慰了。

最近也剛好處理一些與「霸凌」相關的議題,心裡常常掛念著那些被孤立的孩子。我開始更珍惜與Hank的對話,我們不只聊書、聊課業,更多的是模擬各種人際情境:「如果有同學被欺負,你會怎麼做?」

Hank說:「我會幫他啊,不然他不是很可憐嗎?」

我問:「那你幫了他,變成被欺負的人怎麼辦?」

他說:「沒關係啊,我只是做對的事情。」

我笑著,也忍不住冒冷汗。這世代的孩子,連做對的事,都要考慮風險。

當然,我還是提醒他,我們可以保護自己,也能默默幫助他人。不需要高調,也不能冷漠。每一點善意,都可能成為別人重要的光。

我接著問:「那如果你弟弟以後在學校被欺負呢?」

平常最愛嫌弟弟煩的Hank,居然說:「那我每天放學就去他們班門口看看啊,看看有沒有人欺負他。」

我聽完鼻子一酸。

如果每個家庭,都願意和孩子聊聊這些「不一樣的孩子」、這些「需要被理解的同學」,那融合教育也許就不再遙不可及了。

我會記得,今天早上,Hank對那位哥哥說再見時,那個真誠又溫暖的笑容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