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堂不教動作的街舞課
之前寫過一篇孩子街舞課卡關的故事,這週又有了第二次的進展。
當孩子卡關時,我們最容易著急。
不是因為他不夠好,而是我們捨不得他難過、害怕他失去信心,擔心他就此放棄,更怕他從此對這條路說:「算了,我不要了。」這也是我這幾週面對兒子進入街舞訓練班時的真實心情。
原本跳得開心的他,突然因為進階班的難度提升,變得焦慮、退縮,練習的時候常常不是動作錯了,而是心先亂了。他並不是「不會跳」,而是「不敢相信自己可以跳得好」。完美主義、自我懷疑、在意他人眼光,這些內心的雜音,
「我怕別人覺得我跳不好……」
「我怎麼一直跳不順,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
身為媽媽的我,明明知道他只是還在適應、還在找自己的節奏,可是心裡卻也不免浮出一絲絲擔心,但幸好,有老師接住了他,不只一位。
其中一位最熟悉他的老師,在幾次與其他老師對話後,為他安排了一堂特別的一對一課程。不是為了「強化技巧」,而是為了「看懂卡關的地方」。這是一堂不教動作的街舞課。
這堂課裡,帶他的老師沒有急著修正動作,而是靜靜觀察他的節奏與表情,給他空間,陪他找盲點。課後的他,像變了一個人,眼睛重新亮了起來,那光是我們熟悉的——喜歡跳舞的那個他,又回來了。
那天,他跟我分享上課筆記上的一句話:「#得到結果的方法不只一種。」
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國小數學題引導他:「怎麼樣得到22?」
11+11、2×11、20+2、30−8……答案都一樣,但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。有些快,有些慢,有些直線,有些曲折。但這不代表誰比較厲害。
他明白了一件事:不需要用別人的速度來否定自己的努力。
老師同時給他三個小任務,是技巧,也是他可以應用在人生的功課
1. WATCH AND LEARN|看著學,不急著做
老師完全看出他的急,建議他認真觀察老師的動作與節奏,再嘗試模仿,不是要「馬上做到」,而是「學會怎麼學」。
2. 把熟悉與不熟悉分開練習
不再一股腦練到自己懷疑人生,而是把熟悉的動作從50%進到70%,不熟的從30%穩定到50%。每一小步,都值得肯定。
3. 用正確、有效的方法規劃練習
練習時間明確,重點清晰,課堂上設定能完成的小目標—不為了追趕別人,而是一步步強化自己。
上一次卡關回家自己練舞,有一天他練完舞滿頭大汗地說:「今天的crab step我好像抓到節奏了耶!」我知道,他不是為了表現而跳舞了,他是在享受自己做得到的感覺。那種從卡關中一點一滴走出來的成就感,誰也搶不走。-而這週的這堂課,除了成就感,還有安定感。
這樣的經驗,也提醒我們大人——我們何嘗不是一樣?
常常因為「別人早就會了」就懷疑自己,因為「看起來好像應該要會」就不敢承認還在學。如果我們也能對自己溫柔一點,相信「得到結果的方法不只一種」,是不是也能更有勇氣,走好自己的那一條路?
當孩子遇到困難時,我們可以問問自己:
•我是不是太急著幫他解決,而忘了陪他一起看懂?
•有沒有可能,現在需要的不是答案,而是一個讓他自己練習的空間?
•今天,我能不能幫他把大目標,拆成一小步,陪他完成?
讓孩子在「做得到」中,重新愛上他正在努力的事。
正向教養,不在於我們教了多少,而在於我們陪孩子,學會怎麼走過自己的難關。而真正穩固的自信,也不是來自他人說「你好棒」,而是孩子在過程中,自己感受到進步。
那是一種「我辦得到」的經驗。
每天看見自己一點點進步,比一次考滿分還來得珍貴。
如果你也曾在孩子卡關時焦急、在成就感的養成中掙扎,我想告訴你——你不是一個人在陪孩子學,也不是一個人在調整自己。我們一起